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函知识 > 常见问题

财产保全要自己担保嘛

财产保全:为何需要担保?

 

在法律纠纷的解决过程中,财产保全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或有争议的标的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使其处于人民法院的有效监控之下,以防止被申请人在生效判决执行前转移财产、抽逃资金,拒绝履行判决确定的法律义务。

然而,财产保全为何需要担保呢?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恶意诉讼和权利滥用。在实践中,存在部分申请人故意伪造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其目的在于干扰被申请人的正常经营活动或者出于恶意报复等;或者因申请人诉讼决策失误,如错误对被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或者申请财产保全的数额超出其实际有权请求的范围,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被申请人的财产在保全期间受到限制,进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法律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提供担保,一旦申请有误,申请人应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这样即使申请人没有赔付能力,法院可将申请人提供的担保财产赔付被申请人,从而平衡双方的利益。

自己担保的可行性探讨

 

在诉讼财产保全中,申请人可以自行提供担保,也可以由第三人为财产保全担保。若选择自己担保,需满足多方面条件。从担保财产范围看,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不动产等。例如,在一些简单的民事纠纷案件中,申请人可以用自己名下的银行存款作为担保财产。然而,对于担保财产的价值评估,法院有着严格要求。通常,担保财产的价值应与申请保全的财产价值相当,以确保在保全错误时能够充分赔偿被申请人的损失。 如甲因与乙的合同纠纷,申请对乙价值 50 万元的货物进行保全,若甲以自己的房产作为担保,该房产经评估价值应不低于 50 万元。但实践中,申请人个人提供担保时,法院对财产标的种类要求较为严苛。像动产这类担保物,若其价值评估困难或稳定性较差,可能不被法院认可。 若申请人无法提供合乎法院要求的与诉讼标的物等值或价值相当的动产或不动产担保物,法院往往拒绝启动财产保全程序。

不同情形下的担保抉择

 

诉前财产保全

诉前财产保全时,申请人通常需提交足额担保,否则其申请将被驳回。这是因为诉前保全往往是在情况极为紧急的状况下实施,法院在尚未深入审理案件、未全面明晰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时,为地保障被申请人的权益,要求申请人提供足额担保以作制衡。例如在一些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诉前保全案件中,申请人若担忧被申请人在诉讼期间转移侵权产品或相关资金,申请对其财产进行保全时,必须提供与申请保全数额相当的担保,如银行存款冻结证明或经评估的房产证明等。若无法提供,法院将不会受理该诉前保全申请。

诉中财产保全

诉中财产保全并非强制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法院会依据具体案件情形进行裁量。若案件属于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类型,或者是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遭遇家庭暴力且经济困难的情形,又或是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益诉讼涉及损害赔偿、因见义勇为遭受侵害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况,以及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发生保全错误可能性较小的,还有申请保全人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具备独立偿付债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在这些情形下,法院通常可不予要求提供担保。比如在某起劳动报酬纠纷案件中,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申请诉中财产保全,法院考虑到案件性质,可能不会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以保障劳动者能够顺利维权。


实操指南:如何有效自己担保?

 

若决定自行担保,首先要精心挑选担保财产。优先考虑流动性佳、价值稳定的资产,比如银行存款、国债等。银行存款易于核实价值与冻结操作,能迅速满足担保要求;国债信誉度高、价值相对平稳,是可靠的担保选择。以某起经济纠纷案件为例,申请人用银行定期存款作为担保财产,法院能便捷地对该存款进行冻结保全,既保障了被申请人权益,又使财产保全程序顺利推进。

担保书的撰写亦不容小觑。其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涵盖担保的案由、提供担保的财产详情,如名称、数量、价值等,还需明确表达若保全有误,愿承担赔偿被申请人损失的责任。首部应注明文书名称,若担保人为公民,需写明身份基本事项;若为法人或其他组织,则要写明全称、地址及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等信息。例如在一份规范的财产保全担保书中,担保人清晰阐述为某合同纠纷案件的财产保全申请提供担保,详细列出用于担保的房产地址、面积及评估价值,并郑重声明愿对可能的错误保全负责,这为法院审查和后续可能的责任判定提供了有力依据。

与法院的沟通至关重要。沟通前,要全面梳理案件脉络,明确诉讼请求与保全范围、方式,准备充足且有说服力的证据材料,如合同、发票、银行流水等,以证实保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沟通时,注重技巧,选择恰当的方式与时机。可先电话简要说明紧急情况,申请紧急保全措施;情况复杂时,以书面申请详细阐述。语言表达应简洁清晰、重点突出,态度诚恳、理性客观,如实陈述事实,积极回应法官疑问。例如在某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申请人电话向法官紧急说明侵权行为正在迅速扩散,若不立即保全相关证据和财产,将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随后迅速提交书面申请及侵权产品对比分析、销售数据等证据材料,在与法官沟通时,条理清晰地阐述案件关键信息与保全理由,终成功获得法院的财产保全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