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函知识 > 常见问题

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

工程干得好好的,业主突然要你开个“保函”?别慌,这不是找麻烦,而是工程圈里通行的风险管控手段。今天咱们就拆解工程中常见的两种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让你彻底搞懂它们的门道。


一、履约保函:承包商的


想象一下:你公司中标了1个亿的厂房建设项目。签约时,业主突然要求:“请提供合同金额10%的履约保函。”这可不是刁难,而是工程行业的常规操作。


履约保函的本质是什么?

- 你的承诺:向业主书面保证“我一定按合同保质保量完工”

- 银行担保:由银行书面承诺“若承包商违约,业主可凭此索偿”

- 风险转移:将业主的完工风险转移给银行(终仍由承包商承担)


典型应用场景:

> 某市政道路工程中,总包方提交了800万履约保函。施工中因管理混乱导致工期严重延误,业主果断启动保函索赔程序,用这笔钱雇佣新队伍抢工,避免了项目烂尾。


关键要点:

▶ 开立时间:签约后,开工前必须到位  

▶ 担保期限:通常覆盖整个工期+质保期  

▶ 担保金额:常见为合同价5%-10%  

▶ 失效条件: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自动解除


二、预付款保函:业主的“定心丸”


刚签完合同,业主大方预付了30%工程款。别急着高兴,对方紧接着要求:“请提供等额的预付款保函。”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预付款保函的底层逻辑:

- 资金保险:业主预付的工程款(常为10%-30%合同额)需要反担保

- 双向约束:既缓解承包商垫资压力,又确保预付资金安全

- 兑现条件:若承包商挪用预付款或严重违约,业主可索赔


血泪教训案例:

某开发商向装修公司支付了300万预付款后,对方采购劣质材料并拖延工期。凭借预付款保函,开发商成功追回资金,避免了人财两空的局面。


操作红线:

⚠️ 担保金额=预付款金额(动态递减更佳)  

⚠️ 生效条件:收到预付款后立即生效  

⚠️ 失效机制:随工程进度逐步释放担保责任


三、实战避坑指南(工程人必看)


1. 银行选择陷阱  

   某地方房企只接受“六大行”保函,民营银行保函直接被拒。签约前务必确认业主认可的银行名单!


2. 条款暗雷排查  

   曾见保函中藏有“见索即付”条款——无需证明承包商违约,业主可直接提款。这类苛刻条款必须提前谈判删除。


3. 时效管理生死线  

   某桥梁项目因保函过期未续,业主冻结工程款导致停工。设专人管理保函时效,提前30天启动续办流程。


4. 正本交付的讲究  

   电子保函虽便捷,但部分老派业主仍咬定要“纸质正本”。快递时务必采用签收回执+全程保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