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函知识 > 行业资讯

银行履约保函怎么办理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大型工程招标现场,手握精心准备的标书,周围都是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招标方突然宣布:“本次投标需提供投标保函,中标后还需提交履约保函!” 你心里是否咯噔一下?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工程界这对至关重要的“担保双胞胎”。


---


 投标保函:你的“诚意金”凭证


核心作用: 证明你真心实意想干这个工程,不是来捣乱的。


   谁要交? 所有参与投标的承包商。

   交给谁? 招标方(业主或甲方)。

   保多少? 通常是投标总价的 1%-3%(例如1000万的项目,保函金额约10-30万)。

   管多久? 从投标开始到中标结果公布(通常3-6个月)。

   什么情况下会被“没收”?

       中标后反悔不签合同;

       擅自修改投标关键内容;

       串通围标等违规行为。


真实场景: 某市政道路投标,A公司中标后嫌价格低拒绝签约,招标方直接凭投标保函向银行索赔30万,弥补重新招标的损失。


---


 履约保函:你的“质量保证书”


核心作用: 确保你按合同要求把活干好、干完。


   谁要交? 中标的承包商。

   交给谁? 业主(甲方)。

   保多少? 合同总额的 5%-10%(例如1亿的工程,保函金额500-1000万)。

   管多久? 整个合同期 + 质保期(可能长达2-3年)。

   什么情况下会被“索赔”?

       拖延工期被罚款;

       工程质量不达标;

       中途撂挑子不干了;

       拖欠工人工资或供应商货款(部分保函包含此条款)。


真实场景: B公司承建厂房,因管理混乱导致工程延期半年,业主启用履约保函向银行索赔800万,用于支付延期违约金及赶工费用。


---


 这对“双胞胎”的核心差异表


| 特点         | 投标保函                          | 履约保函                          |

|--------------|----------------------------------|----------------------------------|

| 担保对象   | 投标行为的真实性、诚意           | 合同履行的质量、进度             |

| 提交时机   | 投标时递交                       | 中标后签订合同时递交        |

| 金额比例   | 较低 (通常1%-3%)                | 较高 (通常5%-10%)              |

| 有效期     | 较短 (开标至定标)                | 很长 (施工期+质保期)            |

| 主要风险点 | 中标后不签约                    | 工期延误、质量缺陷、违约停工    |


---


 为什么工程界离不开它们?


1.  对甲方(业主):

       屏蔽投机者: 没实力的公司开不出保函,自动筛掉皮包公司。

       风险兜底: 承包商违约时,直接找银行拿钱补偿损失。

       避免现金流冻结: 比收现金保证金更灵活(现金压着动不了)。


2.  对乙方(承包商):

       释放现金流: 不用压大笔现金当保证金(比如1000万工程,交保函就能释放50-100万现金)。

       提升竞争力: 能开出银行保函,本身就是实力背书。

       规范市场: 大家凭真本事竞争,减少恶意低价抢标。



 实操小贴士(工程人经验之谈)


1.  保函≠保险箱: 银行见索即付,只要甲方索赔材料齐全,钱秒扣!别指望扯皮。

2.  看清条款! 特别是索赔条件和有效期,有些保函要求“书面违约通知”即可索赔。

3.  中标后立刻行动: 合同里写清何时交履约保函,晚一天可能算违约。

4.  选择可靠银行: 小银行费率可能低,但甲方可能不认,耽误事。

5.  成本要算清: 保函手续费、保证金(如需)都是成本,投标报价别漏算。


> 关键提醒: 投标保函中标后会自动失效,但务必记得及时用履约保函替换!见过太多项目因衔接失误导致保函“空窗期”,甲方有权要求现金质押补漏。


 结语


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如同工程合同的双重保险——前者锁定合作诚意,后者保障执行到底。吃透这对“担保双胞胎”,不仅能让你在投标中游刃有余,更能为项目顺利推进筑牢防火墙。下次再见到招标文件里的保函要求,你大可以淡定一笑:不过是一张工程的入场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