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函知识 > 行业资讯

诈骗后财产保全

诈骗后财产保全:保障权益,从速从坚

当我们遭遇诈骗,被不法分子骗取资金时,除了报警寻求法律援助外,还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财产保全,以免被骗资金进一步流失,或被对方转移、隐匿而无法追回。诈骗后财产保全是一场与时间竞速的赛跑,快一分,就多一分挽回损失的机会。

认识诈骗,未雨绸缪

诈骗形式五花八门,套路层出不穷。常见的有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假冒身份诈骗等。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受害人的贪婪、焦虑、 fear of missing out(怕错过)等心理,通过各种手段骗取资金。例如,网络上常见的投资理财诈骗,以高额回报为饵,引诱受害者不断投入资金,等到受害者察觉不对时,不法分子已消失无踪,资金也一并蒸发。

因此,预防为重要。我们应提高警惕,谨慎对待不明来源的投资理财信息,不轻信、不透露个人和财务信息,更不轻易汇款。同时,定期查阅反诈骗信息,了解诈骗手段,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和能力。在接获可疑电话或信息时,可向家人或朋友寻求意见,或直接报警寻求协助。

诈骗发生后,迅速采取行动

当不幸落入诈骗陷阱,切勿慌张,应迅速采取以下步骤进行自保:

保留证据: 诈骗往往是秘密进行,为后续取证和诉讼提供证据比较困难。因此,务必保留好所有与诈骗相关联的证据。包括但不仅限于诈骗过程中的短信、电话通话记录、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将相关信息截图保存,并注明时间、内容等关键信息。若有录音、录像等更直接的证据,也应尽快备份,以防丢失。

及时报警: 诈骗属违法行为,应及时报警寻求帮助。向警方提供保留下的证据,协助他们调查诈骗分子,同时还可申请冻结相关银行账户,止付被骗资金。报案时,可要求出具报案回执,作为后续财产保全的证据之一。

寻找协助: 诈骗案往往涉及法律知识,除与警方积极配合外,也可寻求律师或相关人士帮助,为后续财产保全和追回提供指导。

紧急止付: 止付是阻止资金继续流出的关键步骤。在发现被诈骗后,应立即联系银行,说明情况,申请止付被骗资金。提供准确的账户信息、转账记录等,以助银行尽快采取行动。若资金已转移至多张卡内,可同时止付多张涉案银行卡。

财产保全,从速从坚

诈骗资金如流水,可能被迅速转移、抽调。因此,财产保全刻不容缓。

申请冻结账户: 除了向银行申请止付外,还可进一步要求冻结诈骗分子银行账户。在报案后,警方可出具相关法律文书,协助受害者冻结对方的银行账户,防止诈骗分子抽走资金。

查封、扣押财产: 除账户资金外,诈骗分子可能将诈骗所得转化为实物财产。受害者可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对方的动产或不动产,以防止其转移、变卖资产。

诉前保全: 诉前保全是指在诉讼尚未开始前,为紧急情况采取的保全措施。受害者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对诈骗分子的财产进行保全。法院将下达保全令,要求对方不得转移、处分相关财产。

采取强制措施: 对于拒不配合、有转移财产意图的诈骗分子,受害者可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例如查封、扣押其护照,或对其实施一定期限的旅行限制,以防其外逃藏匿,导致财产追回无门。

谨记: 财产保全应以被骗资金为主要目标,以免对方将资金转移至其他账户或进行变现。在采取保全措施时,应保留相关凭证、法律文书,为后续的民事诉讼打下基础。

积极追回财产,不放弃不放弃

财产保全只是步,受害者应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提供详细、准确的案件信息,协助警方尽快破案,将诈骗分子绳之以法。在诈骗分子被抓捕归案后,可通过以下途径追回被骗财产:

刑事追缴: 警方可依法对诈骗分子冻结、扣押、搜查财产。受害者有权作为被害人代表,参与刑事追缴过程。在法院审判后,可以依法追缴、没收诈骗分子的违法所得,归还受害者。

民事诉讼: 受害者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诈骗分子返还诈骗资金。在诉讼过程中,可参照之前保留下的证据,并提供相关证人、证词,证明自己遭受到的诈骗事实。若诈骗分子被刑事拘留或判刑,可申请法院采取“缺席审判”程序,确保民事案件的顺利进行。

若诈骗分子已无可查处的财产,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将根据案情,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例如查封、拍卖诈骗分子的财产,或要求其第三方担保人履行责任。

预防诈骗,人人有责

诈骗行为的发生,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不仅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诈骗、处理诈骗,更应共同行动,营造反诈骗的浓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防骗意识。

了解常见诈骗手段,提高警觉;谨慎处理来历不明的资金;定期审查个人财务状况,发现可疑情况,立即采取行动……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反诈骗的宣传者、实践者。

在诈骗面前,谨慎再谨慎。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为家人、朋友把好安全卫士。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无空可钻!